从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至今已17年。17年间,中国在法治国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当前,我国法制法规体系还存在漏洞缺失,社会法治观念还较淡薄,官员权力滥用、企业不正当竞争、国人道德失范等现象时有发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重要关口,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起在北京召开,全会的主题聚焦“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着力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构建法治中国,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依法治国顶层设计,这可谓是中国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及时雨。
反腐新常态,为深化改革清扫障碍。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反腐败工作正在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屡出重拳,拍苍蝇打老虎力度空前,中共用刮骨疗伤的决心交出反腐成绩单——仅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就公布了近700名官员被调查或处理的消息,绝大多数为厅局级官员,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高官多达55名。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1600起,处理党员干部67679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365人,今年前7个月的数据均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数,在全党形成了不敢腐的高压态势,为全面深化改革清除积弊、扫除障碍。
反腐新部署,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从重拳反腐实现“不敢腐”,到制度防腐实现“不能腐”,再到思想拒腐实现“不想腐”,从治标到治本、再到彻底铲除腐败土壤,关键在于坚持司法正义、运用法治思维、完善法律法规、扎紧制度笼子、绷紧法纪红线,深入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形成官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法治氛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法治新起点,为全面深化改革护航。把国家法治建设提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必须紧紧扭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牛鼻子”,进一步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出全面具体部署,同步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以党风带政风,以政风促民风,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效破处司法地方化、行政化,加快推进审判权运行改革,有效防范冤假错案,让民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改革落地见效,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依法治国升级到2.0版。(柳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