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网评 > 正文

 “统计加估计”,农村改革的绊脚石2014-09-19 10:26:52 | 来源: | 查看: | 评论:0

  9月17日至18日,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在成都召开。走进会场,收获经验和启示;走出会场,铺展新的蓝图和梦想。作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川人“敢为天下先”的探索从未止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四川吹响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冲锋号!改革的时机稍纵即逝,改革的使命重过千钧。如何走出新路,打赢这场攻坚战?问题倒逼改革。(四川日报9月19日)

  问题倒逼改革。

  农村改革是事关农村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大事,马虎不得,含糊不得。笔者认为,农村改革虽然是“高大上”的大问题,但真正的践行者还是乡镇、村社一级的农村一线,因此,基层工作做得好,农村改革跑得快,基层工作做得牢,农村改革走得稳。但是,笔者鄙薄,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几年中,谈不上深刻认识农村工作的一些方式方法,但对一些非常手法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的,尤其是农村经济数据中的“统计加估计”屡试不爽,常用有效的工作方法。

  笔者亲历,每到年终,农村经济统计都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的方方面面。农经数据直接反映本年度农村工作的开展实效,体现农村工作的成果,当然这取决于数据的真实有效性。然而在一些乡镇、村社,农经数据的统计通常是个别乡镇干部领着村、社干部坐在一起进行商量,最后统计加上估计得出的数据。虽然不可否认,村干部对本村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反映在数据上的可靠性恐怕也并不是那么准确。

  有意思的是,每年的农村经济数据统计,乡镇、村社都是根据上一级单位下发的标准进行“商议”。上一级部门对各乡镇、村社的数据进行反扣,分配具体的指标,明确收入数据、增长浮度等等,各乡镇、村社则根据这些反扣的要求,在上一年的基数上进行数据估计,具体分配到每一个领域的增长中,比如种植业增长了多少、涨幅是多少,畜牧业中存栏率、出栏率是多少,旅游业的收入又是多少等等,这些数据不仅要力求看起来客观真实,更要突出增长点,体现各自的经济发展重心,还要保证每一个领域都是在进步发展的。细细想来,倒是难为了这些乡镇、村社的干部们还是劳心费事的“拼凑”数据,这倒也是一个技术活儿。

  翻一翻历年的农经报表,那是全面开花,一片繁华,但真正下去看一看老百姓的生活现状,他们的腰包依旧没有鼓起来、看一看基础设施建设,依旧几十年如一日的没有改观、看一看当地的各个经济形态,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活力。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发展是绝对的,只是速度有快有慢,但是建立在不真实的数据基础上的发展又能够走得多远呢。

  虽然笔者不是经济专业出身,但在现有的知识认知中,认为农村经济数据统计至少应该是走进农村,实地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然后才能进行方法论的统计。当然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精准,有一定的浮度范围是很正常的,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但这样至少是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可参考性,比起“统计加估计”的数据更值得信赖。

  当然,“统计加估计”、数据反扣的有意思现象不能怪村社干部们敷衍塞责,也不能光怪相关部门的偷懒行事,这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对增长绝对性的要求,“一把手”、主要领导的政绩要求,突显地方工作成效的要求等等,也真是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改革要走的长远,对基层一线的真正情况了解多少、认识多少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效果。小小数据写在纸上无伤大雅,但要真正以此为基,开展深入的工作,或多或少还是会有影响的,不要让“统计加估计”式的非常方法变成了农村改革的绊脚石。(可圈可点)

上一篇:江文:干部真帮扶才有穷旮旯变金窝窝 江文:醉酒局长会所内打人是权力在“放肆”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