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网评 > 正文

杜绝人情小“红包”,切断权力大腐败2014-10-10 18:46:34 | 来源: | 查看: | 评论:0

  10万余人主动上交“红包”及购物卡、涉及金额5.2亿元,查处2550人,涉及金额2.5亿元。日前,在持续一年多、正进入收尾阶段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张中央首次晒出的“红包”整治清单引发关注。(10月9日新华网)

  婚丧喜庆、乔迁履新、就医出国,必须承认,在普通人生活中,红包已然成为日常交往的一部分。礼尚往来中,体现的是人情交流;礼多礼少中,彰显的是关系亲疏。此时的红包虽然也免不了世俗成分,但更多的则是礼仪传统,传达心意。

  可是,当“红包”与权力沾上了边,就多少有些变了味。说是人情吧,动辄上千上万的“红包”,实难说只是出于礼仪,表示恭喜或者关心;说是腐败吧,送“红包”之人没说具体事儿,收“红包”之人也多有着正当名义。

  于是乎,众多领导官员打着各种旗号收送“红包”。报道总结出了三类:保护费型、蛀虫型和借机敛财型。可笔者以为,不管是哪类,其实质都和权力脱不了干系。试问,若你没有权力,你凭什么对他予取予求?难道是他甘愿为奴为婢被你差遣吗?若你没有权力,他又干嘛要想着法地和你“套近乎”?难道是他钱多得用不完了吗?

  可见,没有权力的人不会收到红包,红包首先是对权力的靠近和腐蚀。事实亦证明如此,毋保良在担任萧县县委书记期间,送礼之人多达近300名,且多集中在过节、婚嫁,以“人情来往”为名;“天下第一司”因为手握审批大权,许多单位甚至安排人员常驻发改委,以便随时做好“衔接”,形成利益公关。

  有人说“红包”只是人情“润滑剂”,但笔者以为,正是因为尝到了送“红包”的甜头,才有了行贿的明目张胆;也正是因为对收“红包”习以为常,也才逐渐走上了拿钱办事、权钱交易的不归之路。“红包”或许表达的只是小人情,但若不就此打住,终将造成权力大腐败。

  此次,中央首次晒出“红包”整治清单,体现了中央打击腐败、惩治不正之风的决心和毅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警视,“灭红包”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红包”新伎俩层出不穷,礼品券、电子卡、微信红包等等,让人感叹“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随着腐败载体越来越隐蔽,纪检部门打击手段也必须推陈出新、迎难而上。另一方面,30余个省区市实践活动成绩单中,仅有5个地方晒出了上交“红包”金额,其他地方仍然藏着掖着避重就轻。可见,“灭红包”必须形成常规动作,在强化干部“不敢腐”观念的同时,向“不能腐”、“不想腐”迈进,真正形成制度约束。

  作者:龚书

上一篇:副所长的“咸猪手”伸向何处都被斩立决 福利之门,打开要谨慎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