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腾退和清理超标办公用房,迄今已有10个月了。从新闻报道看,各地腾退和清理的成果不可谓不显著,也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山西清理出64.79万平方米,黑龙江清理出6.7万平方米,湖南腾退调整84.96万平方米,山东腾退98万多平方米。(5月16日《人民日报》)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停止新建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各级官员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使用办公用房,超过标准配置的要清理、腾退。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清理”运动拉开序幕。
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整改办公室超标似乎没什么大不了,打个隔断,摆个柜子,挂个牌子,接待室、见面室、储藏室、杂物室、会议室等各种“室”们便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可是,这些所谓的“室”们有多少是“物尽其用”,又有多少是“名不符实”仍属领导专用?
正如记者在某县一局长办公室所说,“这不是你的办公室吧?”,因为书橱里没书,办公桌上没资料,一小间办公室里只有桌椅沙发和电脑干巴巴摆在那里。如此腾退,并非个例。纵观新闻数据,办公用房清理似乎成绩很显著,各个省都“摇旗纳喊”,清理出几十万平方米。可是,对于这几十万平方米怎么处置的,却鲜有提及。
中央清理办公用房,其根本目的是厉行节约之风,严格控制用公家财产满足个人私欲,有效遏制领导干部对“高大上”的膜拜。可是基层工作经常都是“拨一拨,转一转”,在有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推一推、看一看”现象。因此,要想避免清理工作流于形式、“虎头蛇尾”,就必须一如既往、长久坚持。
笔者以为,腾退只是清理办公用房的第一步,如何把腾退清理出来的办公用房利用好、整合好、处置好,才是更关键的一环。腾退出来的房子干啥去了?可不可以整合其他部门一起办公?那样,腾出来的整体独栋就可以用于置换、拍卖或出租。不影响办公的前提下,有的腾退房是不是也可以用于民生、归于公益?
同时,监督和管理也要跟上,对于腾退出来的用房要定时监管,不定期摸查,建立动态台账,采取行之有效的后续措施及时跟进,用科学全面的机制确保办公用房形式与内容相统一,腾退出来的多余面积得到有效利用。否则,所谓的清理就达不到初衷,只是换了件浪费的“马甲”。
作者: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