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中石油获得补贴21.99亿元,中石化则获得政府补贴15.94亿元。此外,多家国有控股银行成为“进补新生”。福建省财政厅等国有法人绝对控股的兴业银行最新披露的季报显示,该行前三季度共获得政府补助3.22亿元;而央企中信集团控股的中信银行前三季度获得政府补助5800万元。(新华网)
众所周之,银行就是货币聚集的地方,如果有人开玩笑,也许都会说一句,“我又不是开银行的”。但是谁又能想到,银行居然也有“穷”到领补贴的时候。何谓银行?早些时候银行称之为钱庄,也就是一些大富人家开来操作货币流通以达到营利的目的的地方。而现在,大多数银行都是国有控股,但其实质是大同小异的。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国有控股,因为钱少了,你是不敢涉足银行这一行业的,而且金融法也规定了涉足银行业的很高的门槛。既然银行的条件首先应该是很富有,然后是营利的,那么都“穷”到领补贴了,那还开什么银行呢?
谓之补贴,即为政府机构对一些企业的捐助。既然是捐助,那么是应该捐给真正穷得需要的,还是应该捐给富得流油的?何以像银行这样的“大富人家”还领着巨大的补贴金额,而一些小穷业们却只能纷纷倒闭?决定补贴流向的党员干部门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又是通过了怎样的审核条件?这些问题,也许是值得深思的。
金融机构本身掌握着巨大的经济资源,然而却要在政策和扶持上一再倾斜,着实让人费解。也许有人会说,给予补贴是不想让更多的人蒙受更大的损失,那么为什么一个会让更多人蒙受更大损失的银行还要让他在金融业立足呢?银监会又是怎么监管的呢?说到底,终归还是监督管理的问题,再加之一些人没有正确落实政策,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国家口口声声说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可国企们仍旧占了一大半,值得人们深思。(曾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