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网评 > 正文

“走读”严规莫成“稻草人”2014-10-16 18:03:14 | 来源: | 查看: | 评论:0

  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在乡政府门口徘徊犹豫了半个多小时,段大娘还是咬咬牙硬着头皮走了进去。然而,乡长办公室的门还是一如既往地紧闭。这已是段大娘20多次吃“闭门羹”了。(10月16日《人民日报》)

  群众跑了20多趟,次次扑空;记者三次约见,均复“在市里开会”,这是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大村村村民找乡领导办事的遭遇。为了解决家里通往外界的道路被临近的学校用围墙封堵的闹心事,一年下来,段大娘跑乡政府不下20趟,无不无功而返。段大娘不能理解,想见领导一面为何如此难。领导都去哪儿了?回答均是“在市里开会”。“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顺口溜中,折射出群众对基层干部“走读”现象的无奈。

  干部“走读”现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此,很多地方出台了整治“走读”规定。太平乡所在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就规定,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一律驻乡开展工作,每个乡镇干部每周在乡镇住夜至少三个晚上,并规定了具体驻乡时间。然而,严规之下,乡领导为何仍然难寻?根子出在规定成了摆设,只是吓唬人的“稻草人”。

  近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走读干部”,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反“四风”不仅剑指吃喝奢靡等“明疾”,还深入到党员干部工作态度、考核考勤等“庸懒散奢贪”的“暗症”,表明中央对领导干部是否勤政的督查是动真格的了。

  做好“上行下仿”才能将“治走”落到实处。各地不妨在健全干部签到制度、请销假制度、群众评议干部制度、问责制度上下功夫,并尽量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让“走读”不敢走、不愿走,最终实现干部真正把根留在基层、把心交给群众。(守望春风)

上一篇:公务员招考不能只有一把“尺子” 运转车长;铁路消失的又一道夕阳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