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3天之内,4名官员因涉嫌受贿犯罪被立案侦查。继2013年8月刘铁男落马后,国家能源局近期再次陷入舆论关注的“腐败漩涡”。(7月22日 人民网)
根据相关统计,从去年8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先后有19名能源系统的官员及企业高管被调查。而此次,在3天之内,能源系统4名官员因涉嫌受贿犯罪被立案侦查。这不仅让国家能源局再次陷入舆论关注的“腐败漩涡”,更是让能源系统成为官员贪污腐败的易发地和重灾区。
虽然,在当前党中央猛药云疴、重典治乱的惩腐治贪态势下,贪污腐败官员被带走调查也不是什么鲜闻,但是作为有效保障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各项事业有效运转的能源系统,在3天之内竟有4名官员因涉嫌受贿犯罪被立案侦查,仍是令人震惊与愤慨。那么,“能源系统成贪腐重灾区”又刺痛了谁呢?
当然,在一轮比一轮强的巡视工作和反腐“风暴”下,不仅发现了一些地方官员隐藏的贪腐线索,更是挖出并惩治了潜藏的贪腐分子。无论是历史遗留的窝案串案,还是政法系统、能源系统的“系统性的腐败”,只要涉及官员贪污腐败,这不仅刺痛了民众强烈对反腐败问题的敏感神经,还是对党纪国法、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践踏。
特别是在当前能源十分紧缺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能源系统的贪污腐败不仅影响了党委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还严重损害了国家公共资源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严重威胁到了有效保障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有效运转。而能源系统成贪腐重灾区,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和受到监管的约束,从而产生的以挟公权以谋私利的权力寻租。
正如报道指出的:“总结几起腐败案件的教训,项目审批权力过于集中,批项目、批资金的运行不规范和公开程度不够是主要薄弱环节。”所以,要让能源系统的贪污腐败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不仅要全面推选阳光审批,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还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挤压权力腐败的空间;更要强化监督惩处,形成有效震慑,让权力在阳光下有效运转,从而让能源系统腐败不再重生。
作者:唐亦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