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网评 > 正文

破除“走读”坚冰,还需从制度革新上发力2014-10-20 20:19:45 | 来源: | 查看: | 评论:0

  干部一“走读”,苦的就是老百姓。但他们为什么要“走读”?“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客观上导致了‘走读干部’的产生。”政策导致“走读”?面对记者的疑问,陕西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处长杨爱民解释了起来。(人民网-人民日报10月17日)

  近来,关于干部“走读”的话题,人们讨论得很热,矛头也似乎指向了“走读”的干部一方,“走读”后群众基础薄弱、与群众的感情不深厚、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等,也很自然地就成为了持批驳态度一方的理由。

  其实,关于干部“走读”的问题,并不是只有乡镇一级才有,包括县级、市级、省级都有。也并不是只有公务员系统才有,包括教师、医生、企业也都存在。只不过,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公务员身上罢了。

  干部“走读”现象的产生,既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干部生活方面的原因。一是根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县级及以上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是异地交流任职,其家人也在外地,促成了干部“走读”现象的发生。二是在近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城镇化运动速度持续加快,各级党委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农村人群往乡镇流动,乡镇人群就往县城流动,县城人群就往更大的城市流动。而乡镇工作人员,为了响应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就把家安在了县城,这也是“走读”现象产生的一大原因。三是根据现行干部体制,越是基层,干部待遇越低,干部职务晋升空间越小,这就导致了乡镇干部心灰意冷之后的“走读”现象。四是在监督管理中,对个别没有严格遵守留守乡镇的干部的处理,雷声大雨点小,也是导致“走读”风泛滥的一大诱因。

  经过这一番分析,笔者认为,干部“走读”风泛滥成灾,更多的还在于干部的不得已而为之。当然,干部“走读”也确实对群众、对工作非常不利,理当属整治之列,但强行规定,又似乎不太近人情。

  所以,笔者认为,干部“走读”病,确实该治。但怎么治,还得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出台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一是尽快出台公务员体制改革的具体的实施办法,要工资待遇适度向基层倾斜,职务晋升适当向基层倾斜,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凤凰扎根基层。二是加强群众监督,加大“走读”行为的督查和惩治力度,让干部不敢走读。三是进一步加大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乡镇基层政府,建立食堂、职工宿舍、文化娱乐设施等相应的设备设施,解决干部在乡镇生活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要破除干部“走读”坚冰,与其单靠一个又一个的禁令,还不如注入新鲜的人文元素,适时跟进制度革新,用优惠政策吸引金凤凰。

  作者:染博钊

上一篇:政府超额的“三公”经费找谁补上 巨贪曹鉴燎风闻被查不跑路,自信还是麻木?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