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网评 > 正文

治理食品安全,治标还要治本2014-09-19 09:51:57 | 来源: | 查看: | 评论:0

  “AB粉泡发毒豆芽”“销售病死猪肉”“用死猪肉狐狸肉假冒牛肉干”“硫磺熏竹笋”“工业化学品发制水产品”“香精、色素勾兑芝麻油”“假沉香制作中药饮片”。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昨(17)日通报,一年来,全省审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共112件221人,已审结95件,涉案的195人均被从重判处。(摘自成都晚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尤其实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较高的情况下,国民已经不在“温饱线”上挣扎,在多数人都能吃饱的时候,对“吃好”就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国家各相关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查处也在加大。数据表明,近年来查出问题的食品厂家数量不断增多、涉事人员也在持续增多。

  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一是巨额利润助长了不良商家的冒险精神。每吨地沟油的利润上千元,诱人的利润勾起人的贪欲。二是犯罪成本太低让部分商家以身试险。康师傅去年11月深陷橄榄油用铜叶绿素掺混造假的传闻中,作为康师傅掌门人的魏家兄弟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用国际最高标准管控产品。康师傅通过道歉、辞职、承诺取得大众谅解。可是间隔时间不到一年,“台湾馊水油”事件又让康师傅自打脸。三是,生产商家道德底线底,缺乏“儒商”精神,贪婪占了上风。在巨额利润、低犯罪成本面前,对商家最大的约束便是自身的“良知”。

  要根治食品安问题,不能再“查出一起,处理一起”,指标不知本,要从源头抓起,防与治结合。首先必须完善制度,提高对各类添加剂使用标准,同时加大检查力度,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把食品生产“框进制度里”。其次,明确立法,加重食品安全问题的犯罪成本。问题食品流入社会的危害相当于大面积的慢性谋杀,惩罚不应过轻,可以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此外,加大宣传教育,弘扬“儒商”精神。让商家将经商的智慧和崇高的道德修养相结合,提高个人修养、诚信经营,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强责任感。创建更多的让人信得过的“百年品牌”。(沫沫)

上一篇:干部任前“讲廉政”、“考廉政”不可缺少 江文:干部真帮扶才有穷旮旯变金窝窝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