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张发票,写明的是消费金额、时间、地点和单位,然而很多时候,明明白白的消费背后是不明不白的公款私用现象。(5月14日,新华网)
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然而,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公职人员、国企管理人员将一张张发票“易容”,摇身一变,披上了“办公用品”等外衣,光明正大的报销。
巧立名目,化整为零,空手套白狼等是一些官员们最常用的发票“变形”招数,而且是屡变屡胜,甚是得意,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抛之脑后,跟党纪法规大玩“躲猫猫”的游戏。而正是这一场场“发票变形记”逐渐滋生了腐败的另一方沃土,为一些腐败官员铺平道路。
当然,纵使你有72变,也逃不出百姓的双眼,逃不出政纪法纪的约束和制裁。面对发票的“隐形演出”,必然有系列措施加以“捧场”。笔者认为,要遏制这一现象,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进一步完善发票报销制度,细化发票报销内容,杜绝以假充真。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办公用品采购、外出考察学习制度等,制定详细的预算,杜绝其他消费巧立名目,以假乱真。
三是要加强监督。相关职能部门、群众和媒体等都应履行好监督职能,及时曝光查处,让发票变形记无处遁形。
四是强化惩处力度。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惩处制度,对以虚假发票报账的行为,严肃查处。
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发票上”的腐败,铲除腐败的又一“温床”,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公仆形象。
(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