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正文

脱形式主义“外衣”,聚“圆梦”之力2014-07-16 16:19:12 | 来源: | 查看: | 评论:0

  在武汉市日前的一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7月14日新华网)

  “百姓问政”对于群众来说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可是事实却是满怀欣喜的种下,收获的竟是失望,犹如把东西放在高处重重的摔落,其毁坏程度远比不给“希望”来得惨烈得多。

  “百姓问政”有一个很高很好的出发点,给群众和党员干部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拉近之间的距离,这样一个平台当然广受群众喜爱,能够自由的反映自己的问题,而且也能在当场得到回应,或是承诺或是解答。

  可是如今,很多“百姓问政”也穿上了形式主义的“外衣”,面临信任危机。干部“托词借口”越说越顺溜,只会耍“花枪”,虽然做出承诺但是不办实事,群众等到的多是各种各样的敷衍和推脱,甚至套话连篇,严重的伤了群众的心,渐渐的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力量得不到凝聚,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何时才能实现?

  “百姓问政”是取信于民,群众的期待是解决问题,仿佛“明天就办”成了“重视解决”的“标准回复”,不知从何时起,干部似乎习惯了这样的“懒政”,不再担心“聚光灯”下的质问,因为有“标准回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为也没有人会去追究这个问题,更多的人关注的是“问政”当时的辣言辣语与干部临场的反映态度,只要当时态度好,就是万事大吉。

  这也正是给形式主义的懒政有了空子可钻,但终究有漏风的一天,群众不是傻子,干部的“为民情怀”有多少,他们有亲身体会,如果“百姓问政”不及时脱掉形式主义的“外衣”,终究会得不偿失。

  有专家说,在“百姓问政”中,如何应对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干部“为民情怀”的多少。

  所以,“百姓问政”的生命活力在于追踪落实,只有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落到实处,给合理的诉求予以回应,实践许下的承诺,请群众给予评分,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标准,并且落实问责体系,对于开“空头支票”的干部予以严惩,只有这样才能让干部懂得承诺的力量,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凝聚起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力量。

  作者:简夏

上一篇:秦川:学习范振喜 做为人民拼命的好干部 “承受成人踩踏”岂是“纸片井盖”的遮羞布?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