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棚户区、污水处理厂,再到职业教育学院……两个月时间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两次赴内蒙古赤峰地区进行考察。令当地民众感触颇深的是,两次考察中李克强目光始终不离民生。这份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其务实亲民的风格,给当地民众留下深刻印象。(人民网)
3月27日,李克强第一次来到内蒙古赤峰市,行程中一项重要议题是了解当地棚户区改造。赤峰市红山区铁南棚户区有1万6千多人,存在出行难、如厕难、吃水难、取暖难、排水难等诸多难题。当地居民对改造居住环境的愿望强烈。赤峰市红山区铁南街道办事处站西社区居委会主任赵玉荣向记者回忆,当日李克强看到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后表示,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这句话令她和这里的居民心里感到“尤为温暖”。
李克强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又一次到赤峰考察,而考察主题之一仍是“民生”。在污水处理厂的施工工地,李克强说,“我们的城市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仍是短板。‘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百年大计。”总理对关乎民生的“城市污水处理”定位非常准确,指出了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中“血管”的重要性。“
我体会到总理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了解,且能用短短的几句话给出症结所在,这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城市的良心的重要性。”赤峰市德润污水处理厂董事长冯连国如是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李克强一直的牵挂。此次再赴赤峰考察,李克强还到该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考察调研职业教育情况。总理关注职业教育、关注学生就业,事实上是关注了“最大的民生”。他对现场学生说,技不压身,学好技术,就有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本事,这是一辈子都打不破的铁饭碗,也可以回报社会、回馈家庭。
民生问题连着民心,抓住了民生问题,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就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民生问题关系重大,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现状,民生问题解决的好、充分体现了百姓的正当利益,那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党的方针、政策才能得以更好地贯彻落实。
作者:林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