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众多拥有相同生存轨迹的上班族一样,北京装下了小林的梦想,燕郊用来安放生活。
小林今年25岁,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热爱古典音乐,对未来没有清晰的打算。下班后,他走出高大闪亮的写字楼,将换乘两次地铁,然后被一辆跨城公交载上通燕高速公路,离开北京,回到30公里外的河北省燕郊,那里有他租住的“家”。
性价比更高的燕郊
地图上显示,小林工作的朝阳区国贸距离河北燕郊居住区约30公里,距离北京集中居住地大兴中心区37.8公里,距离另一个集中居住区天通苑16.6公里。
较高的性价比让小林选择住在了河北省。
“和燕郊沾边的一切都比北京便宜。”他说,燕郊的物价是实打实的“河北水平”。
燕郊并不如同字面意义所谓北京的郊区,它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距离白领聚集的北京“CBD”并不遥远。
在燕郊,小林和室友租下了一套有简单装修的两居室,每月房租总计1400元。在那个名叫“普罗旺斯”的欧式小区里,四栋二十几层高的大楼间距稀疏,花园、地下停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而在北京城内,人均700元的出租屋只能是一些群租隔断间,或者位于地下。
对小林来说,为了享受河北的物价,即使每天上下班“格外折腾”也没什么,况且由于跨省上下班的人群不断增大,这一过程也逐渐便利起来,足够让他在堪比春运的人潮流动中“存活下来”。
“燕郊是我的第二个家乡”
往来燕郊两年间,小林说,最大的遗憾是不常见到白天的燕郊。
小林大学就读于燕郊,他对燕郊比对北京熟悉。
“燕郊是我的第二个家乡。”他说。
小林的家乡福建柘荣县被他形容为“福建最小的县,差不多只有一个十字路口,两条街”,而即使是省会福州,在他眼里也“比不上北京这种一线城市,就业环境没有北京好”。
到家后,小林有时会在楼下饭馆花十元钱吃一碗砂锅米线当晚餐,而回到自己的房间他就打开电脑。为了方便看动漫、打网游,他给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外接了一个20寸的显示屏,爱好音乐的他还为自己配备了一套颇专业的录音装置。
小林没有北京户口,他也因此认为自己不算北京人。如今,小林已经把生活中心放在了燕郊。
“我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在燕郊,晚上的一些吃饭聚会也都是和以前的同学在学校旁边解决。”他说。
然而,小林并没有在燕郊买房的打算。“买房的话,自己都没有钱来做其他事情了。”
燕郊是不是北京?
高三那年选择大学时,当看到大学简介中的“位于北京西燕郊”,小林和绝大多数来自外地的同学一样,认为“燕郊就在北京”。
“后来才发现燕郊属于河北,不在北京,直到现在毕业两年了,我发现新来的学弟学妹中还是有很多没搞清楚这回事。”他说。
在河北省近日出台的一系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中,已经把燕郊地区列入修建与北京相连地铁、轻轨的规划。小林觉得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他又担心燕郊房价会上涨。
即使在发展规划中,小林所生活的燕郊似乎距离北京越来越近,但一说起未来到底要去哪儿,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他依然表示:“没仔细想过,看情况吧”。(苑苏文 刘诗蕾)(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