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名热心网友向现代快报反映,称一张身份证可以买到同日、同车次的两张票。5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带着身份证,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购票体验。(6月2日现代快报)
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下,服务业的日子确实“越过越艰难”,关注的目光多了,监督的手段也多了,而随着“民权”开始海量扩张,企业点头套上了“服务外衣”,开始了自身的“加压塑形”,但是,一旦供需双方发生“角力”,“媒体判官”的报道倾向分秒间就能左右时局,来一个“四两拨千斤”。
事关曝料,如何点到为止,把握分寸也直观体现出媒体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披露事实、批评引导有助于被爆对象对事件后期的更正和改良,而不计后果,深度挖掘,不但有失新闻水准,或还从中帮了倒忙,一些并不为众人所知的漏洞被曝于阳光下,那“受虐”的可就不止是铁路一家了,此类“经验”一经扩散,无异将“报道变质”,经过社会发酵,在漏洞解决之前,又会有多少知情者再循规蹈矩的买票?
揭开铁路既有漏洞的同时,也连带着摧毁了社会诚信,曾有人说过:“没有正确导向的媒体报道,就好比是为不法分子张贴广告”,监督职能还未开始履行,善后苦酒却已为己酿造,此番,记者以个人体验报道为切入重点,分批详尽的与众分享“购票心得”,标新立异之后却未见“风险研判”,就笔者看,事件本身的影响力或大大超出记者预期,推倒一切社会正能助长负面情绪的报道终将被历史否定,而满口措辞,极度曲张的功利报道只是展现出该媒体的既有水准和“独特”品味罢了。
作者:一叶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