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 快讯 > 正文

中西医结合 改善微循环 中药+介入 “双管齐下”解除胸闷痛2024-04-13 14:46:41 | 来源:今日热点网 | 

对于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来说,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往往能起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一方面,支架介入、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等微创手术方式已发展成熟且行之有效,能够及时为患者开通血管、恢复供血或调整心脏节律;另一方面,中医药对于“心病”治疗,则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进行辨证组方,标本兼治。国家卫健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以中医脉络学说指导冠心病、慢性心衰、复杂心律失常等心血管重大疾病治疗,开辟治疗新途径,辨证应用通络中药,保护微血管及心肌,改善微循环,整合调节,从而能够较好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支架介入 及时畅通血管改善供血

当拿到冠脉造影检查报告后,郝先生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我一直胸闷难受呢,原来是三条大血管都堵了!”今年61岁的郝先生在大约一个月前突然出现了胸闷、喘憋、双腿水肿等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冠心病、心衰。郝先生一时有些难以置信,他虽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但心脏并未出现过不适,为何这次回突然“闹毛病”呢?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他来到了河北以岭医院,并在该院心血管病科三病区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郝先生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三条大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其中最严重的前降支中段狭窄达99%,已达次全闭塞的程度。

据介绍,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三条重要血管,如果这三条血管出现狭窄、闭塞即为三支病变,这意味着患者血流通行受阻非常严重,心脏也就无法得到足够的供血、供氧,从而可能导致胸闷、胸痛、气短、喘憋等不适症状,并引起心梗、心衰等病变。而且心梗在发生40分钟后,心肌组织内就会有坏死,冠脉闭塞4小时后,大部分受累心肌即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十分危险。因此,当明确诊断冠脉严重狭窄、闭塞时,就需要及时解除狭窄,开通血管,恢复对心脏的供血。

根据郝先生的病变情况,医生认为最恰当的治疗方式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搭桥手术需要开胸,创伤较大,因此郝先生及其家属还是希望通过创伤较小的微创介入方式进行治疗。结合他的诉求及症状、心电图、造影、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三病区介入团队为郝先生制定了分次介入的治疗方案,通过支架与药物球囊相结合的介入策略,使狭窄的血管得以扩张,实现心脏的完全血运重建,从而使心脏供血得以最大程度的改善。

辨证论治 中药通络益气缓解症状

由于郝先生血管狭窄程度重,介入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从降低介入手术风险、更好地缓解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的角度出发,在支架介入治疗之前,郝先生就已经开始接受中医药治疗了。河北以岭医院院长、心血管病专家贾振华教授在为郝先生会诊后,认为他由于冠脉病变导致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心衰的情况,已发展为缺血性心肌病阶段,因此在缺血性心肌病协定方的基础上,又根据郝先生实际病情进行辨证加减,治以通络益气、祛痰泄浊,较好地改善了郝先生的胸闷症状,为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中医辨证治疗最大的特点以及优势,就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变化,随时调整组方用药,从而达到最准确、对症的治疗。因此,在介入手术完成后,贾振华教授又为郝先生调整方药,针对其心衰及左心扩大的病情,予以益气温阳、利水消肿、养阴生津治疗,经过半个多月的住院调理,郝先生在出院时不仅胸闷、胸痛、下肢水肿等症状得以消失,而且检查心脏射血分数指标好转,扩大的左心也恢复了正常。出院至今已有月余,经随访郝先生始终未再有不适发生。

标本兼治 中医“通心”又“护心”

“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同时,基于辨证合理配合中医通络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减少心室重构,缓解相关症状,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死亡和再住院率,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贾振华教授表示,冠心病、心梗、心衰等“心病”的发生,多是因斑块形成、冠脉硬化等血管病变引起,中医认为这均属于络病的范畴。中医学的“络”包括了西医学的血管,特别是一些微小血管在内,因此在中医脉络学说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辨证应用通络药物,既能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管痉挛引起心绞痛,又能抑制斑块形成,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在支架等介入治疗后配合中医通络治疗,还能降低支架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微循环血液灌注,从而改善支架植入患者的远期预后。

此外,对于心衰尤其是慢性心衰,目前还不能被治愈,而且西药治疗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在这方面,在中医脉络学说指导下的中药应用,则能够从气分、血分、水分把握心衰发病病机演变规律,并遵从“气血水同治分消”的治疗原则,治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能较好地改善患者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等症状,又可以增强心脏射血指数;同时,中医药还能通过通络活血起到调节神经内分泌的作用,避免因神经内分泌被过度激活、心室重构而引起心脏功能的进一步耗竭,从发病机理上对心衰进行根本治疗。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合理应用中医通络治疗,能够标本兼治、更好地控制病情。

咨询预约:0311-83836460

延伸阅读 保护好血管 避免心衰在“静悄悄”中发生

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感冒、劳累、情绪激动、高血压、冠心病多种因素可诱发心衰发生,其中,血管因素尤其不可忽视。很多人受不良生活等因素影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出现了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冠脉狭窄或阻塞等,时间长了,心脏供血不足即可出现胸闷、憋气等缺血症状,如果仍不能及时治疗,就可能会引起缺血性心肌病发生,出现心绞痛、心梗,或使心脏扩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心衰出现。

心衰是一个缓慢的发病过程,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等不同类型。其中,单纯左心衰可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痰及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单纯右心衰可主要表现为下肢或全身水肿等。有些患者心衰症状较轻,认为休息休息就好,没必要进行治疗,这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误解。心衰的症状可能表现不突出,但对健康的威胁程度却十分高,随着病情的加重不仅会加重喘憋、水肿等症状,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而且还会导致猝死发生。因此医生提醒,心血管病患者一定要重视心衰的防治,从调整生活方式做起,清淡饮食、适度运动、劳逸结合,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保护血管健康;若已诊断心衰,则应定期复查、监测相关指标,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治疗,预防感冒。


上一篇:廊坊圣洁口腔医院缺牙口福计划-牙缺失老人免费种植牙1颗 最后一页下一篇: